6月21日,夏至。夏至后不久,一年中最热的“三伏”将至。民间有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“夏至三庚便数伏”等说法,意思是说,从夏至日开始数起,数到第三个“庚日”就进入初伏。那么,今年哪天入伏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今年哪天入伏
俗语说:“夏至三庚便数伏。”其中的“庚”,指的就是天干中排第七的那个字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。而这一天何时到来,就没有什么规律了,只能去查黄历上的干支日期。不过现在比较方便的是,网络上能很容易地查到日期的干支顺序。
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,第三个庚日在7月20日,所以初伏从这天开始。中伏10天,末伏10天,总共30天,8月19日正式出伏。
三伏又分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从时间上来讲,大约在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,正好处在小暑和立秋之间,天气既潮湿又闷热。我国古人在诗句中就描绘了三伏的各种炎热,如“平生三伏时,道路无行车”“赤日满天地,火云成山岳”“万瓦鳞鳞若火龙,日车不动汗珠融”等。
展开剩余75%2025年三伏天的起止时间
初伏:2025年7月20日-7月29日,共10天;
中伏:2025年7月30日-8月8日,共10天;
末伏:2025年8月9日-8月18日,共10天;
俗话说,“进入小暑,上蒸下煮!”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。
另外,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
入伏为什么吃饺子
入伏吃饺子的习俗源于多种原因,主要包括开胃解馋、尝新、寓意美好、营养丰富和顺应节气等。具体来说:
1、开胃解馋:进入三伏天,天气异常炎热,人们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。饺子在传统习俗中被认为是开胃解馋的食物,能够刺激食欲。
2、尝新:头伏时,新麦已经收割到家,人们会用新麦磨成面粉来包饺子,吃饺子有尝新的意思。
3、寓意美好:饺子的外形像元宝,寓意财源滚滚。而“伏”与“福”同音,因此头伏吃饺子有“元宝藏福”的寓意,象征着福气满满、财源滚滚。
4、营养丰富:饺子馅料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和喜好进行搭配,包含蔬菜、肉类等多种食材,营养丰富,能够补充身体的营养。
5、顺应节气: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、潮湿闷热的日子,人们需要注意饮食调养。饺子作为一种传统食物,口味鲜美、营养丰富,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。
此外,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,医圣张仲景发明了“祛寒娇耳汤”,后来演变成了饺子。饺子的形状像元宝,象征着财富和好运。
入伏有什么风俗和讲究
入伏的风俗和讲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饮食习俗:
1、头伏饺子:在头伏的第一天,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。饺子形似元宝,寓意财源广进,同时也象征着福气满满。吃饺子不仅能驱散暑气,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。
2、中伏面:到了中伏,吃面条的习俗非常普遍。面条细长,寓意长长久久,希望顺利度过炎热的伏天。面条制作简单,清爽可口,且营养价值高。
3、末伏烙饼摊鸡蛋:末伏时,烙饼摊鸡蛋成为餐桌上的主角。烙饼和鸡蛋的组合既营养又美味,象征着圆满和丰收。
二、养生习俗:
1、晒伏:三伏天时,人们会利用阳光充足的时机晒被子、衣物等,以祛除湿气。强烈的阳光不仅能杀菌除湿,还能让人感到舒适。
2、饮茶:入伏后天气炎热,饮茶可以清热解暑,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。绿茶、菊花茶、荷叶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3、晒背: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晒背,被称为“天灸”,可以驱除体内的寒气,预防和治疗冬季的一些疾病。
三、其他习俗:
1、祭祀龙王爷:在三伏天,人们会祭祀龙王爷,祈求风调雨顺,缓解夏季旱情。
2、忌贪凉和剧烈运动:三伏天里,人们应注意不要过度贪凉和进行剧烈运动,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发布于:广东省